旅遊健康服務 旅遊相關疾病
旅遊相關疾病

鼠疫

鼠疫是甚麼?

鼠疫,又名黑死病,是一種可感染齧齒動物、一些動物和人類的傳染病。它由鼠疫耶爾森桿菌 所引致。鼠疫感染主要有三種:腺鼠疫、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。人類感染鼠疫是嚴重疾病,如沒有接受治療,腺鼠疫病死率為30% - 60%,而肺鼠疫大多是致命的。

腺鼠疫患者會出現突發的病徵包括發燒、頭痛、發冷、疲倦以及受影響的淋巴結腫脹和疼痛。此脹大的淋巴結稱為「淋巴結炎」。這是常見的鼠疫類型,又稱為腺鼠疫。

當鼠疫桿菌侵入血液時,病情便發展成為敗血症鼠疫。透過血液感染可蔓延到身體其他器官,引致嚴重併發症。

患上肺鼠疫的病人會發燒、發冷、頭痛、全身疼痛、虛弱、胸口翳悶、咳出帶血的痰、呼吸困難;如不及早接受治理,病人可能很快便會死亡。患上這種最嚴重的類型的病人,具極高度的傳染性。

腺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 2 - 6 天;而肺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 1 - 4 天。

鼠疫是怎樣傳播的?

鼠疫是由受感染動物(主要是齧齒動物)身上的鼠疫耶爾森桿菌 跳蚤經叮咬而傳播。人類的皮膚若有傷口,而與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接觸,或吸入患者的飛沫,亦可感染到鼠疫。腺鼠疫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,除了接觸受感染者淋巴結的膿液。肺鼠疫的傳染性極高,可透過吸入患者的飛沫於人與人之間傳播。

鼠疫的流行地區

除大洋洲外,動物鼠疫在所有洲皆發現。鼠疫曾在非洲、亞洲和南美洲爆發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,大部分人類個案在非洲發生。流行最廣的三個國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、馬達加斯加和秘魯。

怎樣治療鼠疫?

病者須被隔離和服用適當的抗生素。

如何預防鼠疫?

現時市面上並沒有預防鼠疫的疫苗。

外遊人士應避免到訪疫區。如果需要到疫區,應該採取下列的預防措施:

  • 穿着長袖衣物和長褲,並塗上昆蟲驅避劑/殺蟲劑,防止跳蚤叮咬。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可塗在外露皮膚和衣服;含氯菊酯的殺蟲劑可塗在衣服表面,不可塗在皮膚。旅客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製作的「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 」
  • 避免到郊外、露營或狩獵;
  • 切勿接觸齧齒動物、動物屍體及其組織或受污染物件;
  • 避免密切接觸病人,尤其是咳嗽或肺部感染的病人;
  • 若到訪地區近來出現肺鼠疫個案,便要避免前往該區擠逼的地方。

到訪疫區後,如突然發燒、發冷、淋巴結疼痛、呼吸困難和咳嗽及/或痰中帶血,應立即求醫,並告知醫生近期的外遊紀錄。

如曾接觸肺鼠疫病人或有高風險接觸,例如被跳蚤叮咬,或直接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組織,應立即求醫,以評估是否需服用預防藥物。旅客應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,除非已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。